(语文)“大概念”背景下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设计

admin 发布于 2024-04-29 阅读(68)

“大概念”背景下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设计

——以七上第一单元散文阅读教学为例

课标要求: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提示:可以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侧重考查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部编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的阅读主题是“四季美景”,选取了三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和四首古诗表现这一主题。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单元导读部分给出了三个目标:一、重视朗读,想象文中情景,领略景物之美;二、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三、揣摩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相对大概念而言,这些目标基本上停留在语文学习的基本技巧上。本单元的大概念是怎样用恰当的结构和准确的语言描绘景物、从而表达自己亲近自言、热爱生活的情怀。如果立足在这一点上设计读写训练作业,则能够让学生获得事实性知识(朗读、赏析)以外的、影响学生后续读写能力的东西。所以,本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影响学生更长久的知识。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写景抒情类文章的学习。而且已经在小学阶段进行过“介绍一个地方——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一个地方——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一个地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三次课内写作训练。所以,对此类文章的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认识。

设计意图:关于“大概念”有这样一种通俗易懂的说法:学生在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忘记了事实性知识后,剩下的内容就是该学科的大概念。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则是学生在大量的读写训练过程中学习到的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当下乃至以后读写实践的读写规律。七上第一单元散文阅读设计就是依据课标要求,在“大概念”背景下的一次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教学尝试。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预习和朗读了解并感悟《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的主要内容,积累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2.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三篇文章共同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

3.通过精彩语段朗读、赏析,了解写出生动、形象且感人的美好景物的共同规律。

4.运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规律描写日常生活中发现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阶段:基础过关课(3课时)

导课:漫长而愉快的暑假结束了,欢迎大家成为濮阳市第一中学的一员!暑假,很多同学会选择出行,也有同学会在家乡附近转转,你有没有发现让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呢?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让你介绍一下这个地方并表达你的真实感受,你可以吗?

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就要帮助你解决这个难题。

1.标出《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三篇文章的段落序号。

2.抓题目结合体裁自主质疑:

(1)因为本文题目为《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它们的体裁是:。

(2)只看题目《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有哪些?(提示:提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问题预设:

(1)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2)写了什么?

(3)怎么写的?

(4)为什么要写?

(5)我能收获什么?

3.查阅资料,了解《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的写作背景:

4.带着问题读课文,标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整下面表格:

篇目

内容

结构

情感

背景

疑难

《春》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5.作业:

(1)用半框圈画出三篇文章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2)抄写三篇文章的重点字词,每个三遍。

(3)识记三篇文章重点词语的意思

(4)识记三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家作品文学常识。

(5)熟读课文。尝试背诵《春》及其他精彩名段。

第二阶段:阅读赏析课(2课时)

1.梳理《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作者写作思路,画出文章思维导图。

抒情散文写景600字_抒情散文写景800_抒情写景散文

2.记录三篇文章的写作亮点

(1)结构:

(2)中心:

(3)描写:

……

3.作业:

(1)背诵《春》、《济南的冬天》第4段,熟读《雨的四季》。

(2)回忆你学过哪些写景名段?

第三阶段:读写指导课 (2课时)

1.阅读下面写景段落,说说它们在写景时有什么共同点?

跟着名家学写景物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预设:

(1)写景按照一定顺序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

(3)写景要融入自己感受

(4)写景要调动多种感官

(5)写景要恰当运用修辞

(6)写景要适当运用正侧

3.作业:

(1)课上练笔:运用本课学习的技巧,仿写一段景物描写。

(2)仿照《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的结构和写法写夏、秋、冬(任选一个)写在随笔本上。

(3)课下完成基训。

(4)课下阅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七年级上册第一本,印证今天所学。

课堂小结:这几天,我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了解了它们的写作背景,知道了他们总分结构写作的,学习了他们的写景技巧,我还积累了一些重点词语,学会了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课例阐释: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指导学生在大量的读写过程中把握读写规律,然后运用这些规律指导他们的读写。这其实就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大概念:去掉事实性知识后剩下的东西,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也就是关键能力。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我想做的就是引导读者领悟写作规律。其实,语文读写是一个互逆的思维过程:

所以,该课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三篇文章的阅读,带领同学们梳理从读写之间的互逆思维过程,达到会读、会写的目的。

另外,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了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综上,才有了这个教学设计:

1.能运用“自主质疑探究”的预习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2.能通过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变化把握文章思路及写作目的。

3.能通过精彩语段赏析学习景物描写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

这样,由自读到欣赏再到写作,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重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终身受用读写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地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供稿:肖艳蕊老师

标签: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文学 散文 抒情方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